
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忙着组织村民到打瓜地劳作。 央广网发
“这户的种植面积大、秋收缺少人手,我联系了村上的左邻右舍,准备去他们那里务工,你要是这几天不忙就和我们一起去吧。”9月5日,布尔津县杜来提乡阿合塔木村劳务大军的组织者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正忙着组织村民到打瓜地劳作。
每年一到春季播种、夏秋田管、秋季收获、饲草投放、圈舍清理等农时节点,都需大量劳动力。头脑活络、组织能力强的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就会牵头,组织成立一支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小分队活跃在田间地头,一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“劳务经济”产业链逐渐形成,成为杜来提乡以及周边乡(镇)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。如今,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带领农牧民不断走上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。
起初她主要通过个人外出务工赚取劳务费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数少、力量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,要是能组织全村的富余劳动力一起外出务工就好了。就这样,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组织本村的20个人开启了奋斗之路,随着务工种类和范围的不断扩大,大伙的收入也是越来越高。

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正在开展收割作业。 央广网发
今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带动更多的人,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跟周边的种植大户达成协议,截至目前已承包5000亩地的收割作业,同时她还租了村上农机大户的5台收割机和打瓜机,在带动身边富余劳动力致富的同时,也给农机户带来经济效益,达到双赢的目的。
祖比拉·吉恩拜的打瓜机每到秋收季节都会马不停地的工作,以前都是要外出离家很远的地方作业,收割作业也不稳定,当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来到家中商量租用机械设备的时候,开心得不得了。
“5年前购买的这台打瓜机,今年开始对外出租,每天能赚1000元,自己在附近也通过收打瓜赚取一份收入,一举两得。”祖比拉·吉恩拜说。
“我是2008年开始从事劳务经纪人,那时候只有5、6个人,现在已经发展到70、80个人,今年我们承包了5000亩地的活,每个人平均一天有200元的收入,短短的秋收就能赚到1万多元。”努尔巴合提·卓马合告诉记者。
如今,布尔津县每个乡(镇)都有劳务经纪人,根据季节和需求不断组织村民实现转移劳动力,既解决了种养殖大户农忙缺劳动力的烦恼,又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,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“金桥梁”。